從希伯來書十一章看信心的真義
鮑維均
節錄 YouTube Channel – Johnson Ng
信心,是基督信仰的核心,也是我們屬靈生命成長的根基。希伯來書第十一章,常被稱為「信心偉人榜」,但這章經文所揭示的信心,遠超我們日常對「自信」或「能力」的理解。今天,讓我們藉著亞伯、摩西、約書亞與喇合的故事,重新認識何謂真正的信心。
一、信心不是自信——亞伯的見證
希伯來書十一章開首,作者以亞伯為例,說明信心的本質。亞伯因著信,向神獻上比該隱更美的祭,因此得稱為義。亞伯的信心,並非源於他有甚麼特別的能力或優點,而是他明白自己的有限,願意順服神的啟示,將最好的獻給神。亞伯的信心,指向那位將要來的基督,因為他所獻的祭,預表了基督一次過、完全的贖罪祭。
希伯來書第十章已經指出,舊約的祭司、制度、安息、兒子,都不及新約的基督。舊約的獻祭,無論多麼頻繁,始終不能完全除去人的罪,只有基督一次過的獻上自己,才是完全的救贖。亞伯的信心,正是承認自己的不足,仰望神的應許。即使他死了,仍因信說話,成為歷世歷代信徒的見證人。
二、信心是選擇看得更遠——摩西的抉擇
摩西是以色列歷史上極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一生經歷無數神蹟奇事。然而,希伯來書作者並沒有著重描述摩西如何分開紅海、降下十災,反而強調他在埃及王宮中所作的選擇。摩西寧願與神的百姓一同受苦,也不願暫時享受罪中之樂。他看基督所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財富更寶貴,因為他仰望將來的賞賜。
摩西的信心,體現在他願意放下現實的安舒,選擇與神的百姓同行。他明白,現實並非人生的全部,神的應許才是最終的歸宿。信心,就是在看似一無所有的時候,仍然相信神的計劃和帶領。摩西的選擇,提醒我們不要只著眼於眼前的利益或困難,而要仰望神更美好的家鄉。
三、信心的見證人——約書亞與喇合
希伯來書十一章後段,作者提及以色列人因信繞耶利哥城七日,城牆就倒塌;妓女喇合因信,接待探子,沒有與不順從的人一同滅亡。值得留意的是,經文並沒有直接稱約書亞為信心偉人,反而強調「城牆因信倒塌」、「喇合因信得救」。約書亞雖然是以色列的領袖,但作者卻用一位外邦女子、一位妓女,來突顯信心的本質。
信心不是英雄主義,不是靠自己的能力成就大事,而是願意相信神的話語,順服祂的帶領。喇合雖然身份卑微,卻因相信神已將地賜給以色列人,勇敢地接待探子,最終得蒙拯救。信心不是盲目相信,而是根據神過去的作為和見證,作出信靠的選擇。
四、信心的定義——明白自己的無能,仰望神的大能
希伯來書十一章十三節說:「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信心不是只看眼前的現實,而是看得更遠,仰望神的應許。信心不是沒有證據的盲信,而是有無數見證,讓我們可以堅定相信神的信實。
信心的反義詞,不是「證據」,而是「自己」。真正的信心,是承認自己的有限和無能,選擇依靠神的大能。保羅在新約中多次強調,信心是相信上帝所作的工,而不是相信自己。當我們明白自己的無能,才會更深體會到神的恩典和能力。
五、信心的功課——放下自己,仰望基督
希伯來書十一章所列舉的信心見證人,其實都不是完美無缺的英雄,他們的信心,正是在於他們明白自己的不足,選擇仰望神。亞伯、摩西、喇合、以色列人,他們都不是靠自己成就甚麼偉業,而是在軟弱中經歷神的信實。
信心不是自信,不是靠自己有多厲害,而是在一無所有的時候,仍然相信神的應許。信心不是沒有證據,而是有無數見證人,歷世歷代都見證神的作為。信心不是盲目樂觀,而是即使看不見結果,仍然堅持相信神的帶領。
六、信心的挑戰與鼓勵——香港信徒的反思
今天我們身處香港,無論在安舒或困難之中,信心都不是叫我們自信爆棚,而是叫我們明白自己的有限,仰望神的大能。信心是在一切都沒有的時候,仍然相信神有更美好的家鄉。信心是見證神的作為,不是靠自己。
願神幫助我們,成為一群有信心的群體。在軟弱的時候,看見神的大能;在安舒的時候,看見神更美好的家鄉。讓我們都能仰望耶穌,祂是信心創始成終的主。
結語與禱告
最後,讓我們一同低頭禱告:
親愛的天父,感謝祢的話語提醒我們,讓祢的恩典臨到,使我們不需要被祢拆毀,仍然能夠見到另一個現實的可靠性。求祢改變我們的生命,讓我們見到祢自己的存在,在軟弱的時候看見祢大能的應許,在生活美滿的時候看見另一個家鄉的美好。讓我們有這樣的信心,仰望耶穌,知道自己的不足,但神的應許必然成全。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