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維均
節錄 YouTube Channel – Johnson Ng
一、復活節的意義與詩篇的啟示
各位弟兄姊妹,主內平安!今天我們齊集一堂,慶祝復活節。復活節對基督徒來說,並非單單是一個節日,更是信仰的核心。若要用一句經文或一個詞語來總結耶穌的一生,初期教會和福音書作者都選擇了詩篇118篇22至27節:「匠人所棄的石頭,已成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這句話不單是對耶穌一生的寫照,更是復活節的核心信息。
二、詩篇118篇的背景與猶太傳統
詩篇118篇在猶太人傳統中有極高地位,特別在住棚節和逾越節期間,猶太人會誦唱詩篇113至118篇,稱為「大讚美詩」。而詩篇118篇正是這段詩歌的高潮。耶穌在最後的晚餐後,與門徒一同唱詩,所唱的正是這篇詩篇。這不僅是對過去的回顧,更是對未來的預表,預示著耶穌將要面對的棄絕、死亡與復活。
三、耶穌的生命:被棄絕的石頭
耶穌的一生,正如詩篇所言,是「被匠人所棄的石頭」。祂降生在馬槽,成長於卑微家庭,傳道時被宗教領袖排斥,甚至被門徒出賣、群眾唾棄。祂的死亡,似乎是徹底的失敗,是被人遺棄的結局。然而,神卻揀選這塊被棄的石頭,成為房角的頭塊石頭,成為救恩的根基。這正是復活節的奧秘——神能將人眼中的失敗、棄絕,轉化為榮耀與新生。
四、復活的意義:審判與盼望
耶穌的復活,不只是歷史事件,更是信仰的分水嶺。祂的復活,證明祂是神所立的主,是活人與死人的審判者。對於初期教會來說,復活的信息既令人驚訝,也帶來敬畏。因為復活的主不單單是帶來喜樂,更提醒我們每一個人都要面對祂的審判。復活節的信息,不只是「耶穌復活了,大家拍手歡呼」,而是要我們反思:當復活的主再臨時,我們是否已經預備好面對祂?
五、門徒的反應:恐懼與悔改
四福音書都記載,當門徒第一次見到復活的耶穌時,他們的第一反應不是歡喜,而是恐懼。他們曾經出賣、否認、離棄耶穌,當復活的主突然出現在他們面前,他們不禁自問:「我對得起祂嗎?」這種心情,正如我們在面對自己過去的失敗和軟弱時的掙扎。復活的信息,首先帶來悔改,然後才是喜樂和平安。
六、復活的主權:神的計劃超越人意
耶穌的復活,顯明神的主權和計劃。人以為被棄絕的石頭毫無價值,但神卻揀選祂,成為救恩的根基。這提醒我們,神的道路高過人的道路,祂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無論我們在人生中經歷多少失敗、被棄絕、誤解,只要我們願意順服神,祂都能將我們的生命翻轉,成為祂手中貴重的器皿。
七、現代見證:放下自己,活出影響力
講者以戴德生家族的故事為例,說明「放下」的生命如何影響世界。戴德生家族幾代人都願意為主放下自己的前途、愛情、家庭,甚至生命,去到中國、去到最艱難的地方傳福音。他們的共同點不是學歷、不是成就,而是願意放下自己,跟隨主的腳蹤。正如耶穌一樣,甘願被棄絕,卻因著順服,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
八、復活的呼召:你願意放下甚麼?
復活的主今天也在問我們:「你願意放下甚麼來跟隨我?」我們是否仍然緊握著自己的計劃、夢想、財富、關係,還是願意像耶穌、像戴德生家族一樣,放下一切,讓神使用我們?復活的生命不是為自己而活,而是為神的國度、為別人、為改變世界而活。當我們願意放下,神就能在我們身上成就奇妙的事。
九、結語:復活的生命,活出價值
弟兄姊妹,復活節提醒我們,耶穌的生命是一個被棄絕、卻又被神高舉的生命。祂的復活,帶來審判,也帶來盼望。祂呼召我們悔改、放下自己,活出一個有影響力的生命。願我們都能在復活的主面前,誠實面對自己,願意放下手中所緊握的一切,讓神改變我們,成為祂手中榮耀的器皿。如此,當主再來時,我們能夠坦然無懼,歡喜迎見祂。
願主祝福大家,阿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