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培理牧師(四)|葛培理兒子葛福臨專訪:我愛父親,為他感到驕傲!
世界著名佈道家葛培理牧師(Billy Graham)於1950年創立葛培理佈道團,佈道團事工早已火熱興旺,走遍世界185個國家。其兒子葛福臨牧師(Franklin Graham)早於1989年成為佈道家,同年首次參與佈道會主講,並以佈道團佈道家身份,於不同國家舉行福音佈道會,向超過450萬人傳道。2001年繼任為葛培理佈道團會長,2007年年底舉行「香港葛福臨佈道大會(Franklin…
世界著名佈道家葛培理牧師(Billy Graham)於1950年創立葛培理佈道團,佈道團事工早已火熱興旺,走遍世界185個國家。其兒子葛福臨牧師(Franklin Graham)早於1989年成為佈道家,同年首次參與佈道會主講,並以佈道團佈道家身份,於不同國家舉行福音佈道會,向超過450萬人傳道。2001年繼任為葛培理佈道團會長,2007年年底舉行「香港葛福臨佈道大會(Franklin…
葛培理牧師一向熱心華人佈道工作,與葛師母有直接的關係。葛培理在伊利諾伊州惠頓學院(Wheaton College)邂逅同校攻讀人類學的鐘路得(Ruth McCue…
葛培理博士(Dr. Billy Graham)是一位曠世國際著名的佈道家,在世界各地舉行不少大型的佈道會。香港雖然是一個人口不多的城市,但所舉行的佈道大會共有5次,第一次是1956年;第二次是1963年;第三次是1975年;第四次是1990年;第五次是1997年。由於1963年那次佈道會葛培理牧師健康違和,致由葛達生博士主講;而1995年是衛星傳播的「天降福音」,因此葛培理牧師親臨香港主持佈道會只有3次。而1990年可以說是他在港主領最後的一次佈道大會,更屬盛況空前。在2005年,他在電視佈道節目宣布退休。…
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基督教牧師之一、美國籍的葛培理(Billy Graham)生於1918年11月7日,於2018年2月21日逝世。葛牧師生於美國北卡羅萊那州夏洛特,為美國基督教福音派佈道家,被按立為美南浸信會牧師,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福音派教會的代表人物之一。葛培理是家中長子,16歲時接觸福音派教義,1939年成為牧師,在世界各地舉行佈道會,曾3次到訪香港。他亦常透過電視及收音機傳道,並創辦福音派報章《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及撰寫過多本著作。他最後一場的佈道會在2005年於紐約市舉行,超過24萬人次出席。…
「我發現世界之大,很多人每天經歷的事情並非我所能想像的,我認為理所當然的,對於很多人而言,卻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奢望⋯⋯其實每個人只要多做一點,便可以帶來改變!」到過印度令王菀之明到,可以生活在安租買的地方,並非必然的事,更覺擁有的需要珍惜。 第一次踏足印度,Ivana印象最深是看到當地的牛滿街走,牠們只有皮包骨,有些睡在泥路旁,連草也沒得吃,走在街上有很多車,因為車多路窄,車的設計只有一邊側鏡,有的車擠滿人,但也有很多人露宿街上,連動物也沒有草吃,可想而知人的情況如何;此外,當地的建築物大多殘舊、破落,在醫院裡,有破爛的床褥睡,已經算是上等的病房。 …
有森美的地方便有歡樂,但諷刺的是森美有一段很長的時間並不快樂。 入行超過二十年的森美,由做電台DJ,以至當主持、拍電影、拍劇,可謂「瓣瓣掂」。 說話生鬼的他,總是給人開心搞笑的形象,但在鎂光燈背後,原來他卻是一個性格內向、不愛玩樂的人。森美從小便有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甚至是家族遺傳的抑鬱症。…
林書豪的故事早已超越了籃球本身。他的故事,述說了許多比籃球更重要的事。 從這位年輕基督徒身上掙扎、困頓、奮鬥、夢想、成功的故事裡,我們或多或少,都看見了一點的自己。 1.…
1972年12月8日,德蘭修女乘飛機到達挪威的奧斯陸領取「諾貝爾和平獎」。 那天,她仍舊穿着白色的粗布紗麗,外面加了一件棉質外套,腳上仍然穿着一雙半舊涼鞋。 聽到和平獎評委會會長薩涅斯先生說到宴會,德蘭立刻問「宴會?什麼宴會?」薩涅斯先生回答:「是頒獎典禮宴會,就在10號晚上。」…
1952年10月的一天,德蘭修女在巴特那的醫院照顧一位卧病已久的比利時婦人,這位婦人覺得自己被修女照顧,卻不能給予什麼回報,內心非常愧疚。 德蘭看出婦人的心思,突然得到一個奇妙的啟示,那就是讓這些在病苦中受難的人成為她的精神會員。 她對那個婦人說道:「你在病痛中所能做的,比我為窮人做的更有價值,你可以將你的痛苦為修女們和我奉獻出來。」…
美國記者哈普一直不能理解德蘭那麼辛苦救助窮人的做法,他認為是社會病態導致了窮人。 當他第二次去看望德蘭的時候,德蘭把他帶到一個重病的老人跟前,請他給老人餵飯。 哈普心裏覺得照顧一個陌生的病人,太困難了,猶豫了一下,他還是硬着頭皮接過飯碗。…
有一回,一個小偷潛入修會,偷走了4萬盧比,修女們深感不安,有個修女還哭了。德蘭卻說:「幸好偷走的是錢,如果偷走的是人,那就更不得了啦。不過我不相信這種危險有可能,因為你們還沒那麼漂亮。」 哭泣的修女聽了這話,立刻破涕為笑。 當德蘭偶爾與修女們一起去郊外野餐時,她高興得像個孩子,不僅和年輕的修女賽跑,還引吭高歌。…
與印度,非洲等地相比,北美、歐洲、澳洲等地的國家物質條件要發達多了,但這裏的人們生活在另一種貧窮里。 有一回在紐約,修女們去探訪一戶人家時,發現住在裏面的婦人已經死去多日,而左鄰右舍連她的姓名都不知曉。 還有一天,德蘭走在倫敦一條繁華的大街上,很偶然地,她瞥見一個年邁的老人正在街旁垂頭獨坐。…
1971年,仁愛傳教會入住美國紐約。 修女們在黑惡勢力無孔不入的街區設立日間照顧所,收留精神病患者,幫助那些貧窮、患病以及擔心受怕的人們,並前往監獄探視那些被家人放棄的重刑犯。 有一天,安德瑞雅修女走在紐約布朗克斯街上發現一個雙腿生瘡的人,於是打電話叫救護車。…
從1928年到1960年,整整32年時間裏德蘭從未離開過印度。 1960年之後,德蘭開始將慈善救濟事業向印度之外拓展。 這個時候她不得不經常乘坐飛機,但飛機票對她來說太昂貴了。…
德蘭修女強烈反對墮胎,並多次公開演講提醒人們,每一次墮胎,都意味着雙重的死亡,既殺死一個孩子,也殺死了自己的良心。 他在諾貝爾和平獎的領獎台上說:「如果一個母親可以謀殺自己腹內的親生骨肉,還有什麼罪比這個可怕呢?」 為此,她總是一遍遍地告訴準備墮胎的婦女和醫師:「要是你們不想要的話,不要殺死他,請把他給我吧,讓我來照顧他。」…
一天傍晚,在加爾各答的街上,一個乞丐走來過對德蘭說:「修女,每個人都奉獻給你,我也想奉獻給你,今天一整天我只討到29分錢,但我想把這些錢都給你。」 德蘭當時想:「如果我收下的話,他今晚就一定會餓肚子。如果我不收呢,又一定會傷害他。」 於是德蘭伸出雙手歡喜地收下那29分錢,這時,德蘭看到,乞丐笑了,而且笑得那麼滿足,那麼燦爛。…
有一回,德蘭走進一家大藥房,希望老闆能夠捐獻一些藥品,但老闆說:「很抱歉,如果你不付錢,我就不能給你藥。」 德蘭只好走了。 想到一般人印度人對受苦者的看法,往往認為是他們自己作孽的結果,是罪有應得的,德蘭就在心裏默默地祈禱,既為那些受苦的人,也為那些如此看待受苦的人,為他們祈求上帝的憐憫和恩典。…
德蘭修女把臨終關懷院遷到了卡里神廟旁邊,不久,一些激進的印度教徒召集了許多民眾到神廟前示威抗議,人數最多的一次有一千多人。 儘管他們看到德蘭和修女們從沒有試圖改變任何人的信仰,而且絕對地尊重別人的信仰。 他們看到過德蘭為臨終的印度教徒取用恆河水洗禮,為彌留的佛教徒誦經,為垂危的基督徒舉行敷油禮,為不久於人世的回教徒讀《古蘭經》。…
1950年10月7日,在德蘭修女領導下,由來自世界各地的女孩們所組成的貧民區基督仁愛傳教會在加爾各答成立了。 這所傳教會的成立來之不易,因為自從1850年以來,梵蒂岡就再沒有批准過新的修會成立。 剛開始,德蘭創辦的仁愛傳教修女會只有幾個修女,很快發展到十幾個,二十幾個,直到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