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徒人生觀(一)|基督徒時間觀|張慕皚牧師

感謝主,帶領培靈會進入第五十八屆事奉,深信神在今年培靈會向我們施恩,許多弟兄姊妹付上代價代禱!這表明不是我們能做些甚麼,而是藉著禱告,聖靈在此工作,使我們能領受神所預備的。 我以「基督徒的人生觀」為主題。因為我深信,在今日末世時代中,聖經告訴我們,世界潮流向教會信徒沖激,許多基督徒看人生,是沒有分別的,(提後三章);但保羅提醒我們說,在末世的時候,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我們不知道下面的經文,是指教會外面,抑或內部的情況:「因為那時人要專顧自己、貪愛錢財、自誇狂傲、謗讟、違背父母、忘恩負義、心不聖潔、無親情、不解怨、好說讒言、不能自約、性情兇暴、不愛良善、賣主賣友、任意忘為、自高自大、愛宴樂不愛神、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許多人談到這裏的時候,認為是末世時代;這是教會中所看到的情形,因為許多屬神的人,在末世時候,他們的生活方式和非基督徒很難分別。 我們要再一次思想,基督徒的人生觀根據聖經的教訓,是一個怎樣的人生觀呢?生活方式與不信的人有甚麼分別呢?如無分別我們就不能成為榮耀的教會了。神的教會是神從世界分別出來的人,我們的生活和人生觀必須和不信的人有所分別;所以今次我就選了人生觀的八方面,與大家在八個早上一同查考聖經。今天早上,我和大家思想的是──「基督徒的時間觀」。我們應如何看時間呢?…

將臨期及花環的意義

將臨期的意義 「將臨期」一詞原拉丁文的意義為「來臨」,依照教會禮儀傳統,它有兩層重大的意義。第一,將臨期首先準備慶祝基督的第一次降臨(祂的誕生);第二,是期待迎接基督第二次的光榮降臨(世界末日)。 教會最初強調將臨期是懺悔和禁食的節期。但到中世紀初期,則幾乎普遍地定為四個星期,包括四個主日,以將臨期第一主日開始。將臨期是教會禮儀年的開始。…

講道集 – 以主為樂|為主而活|喜樂的代禱者|陳恩明牧師

腓立比教會與「喜樂」 「[腓立比書]有十六個『喜樂』的名詞和動詞,或者我們以為腓立比教會是全世界最喜樂的教會。如果我們會讀聖經的話,愈多講某件事,可能就是那個教會最欠缺的那一樣。愈多講愛心的,可能那個教會就是最欠愛心的,會不會是這樣呢?」 「以主為樂,為主而活」…

葛培理牧師(四)|葛培理兒子葛福臨專訪:我愛父親,為他感到驕傲!

世界著名佈道家葛培理牧師(Billy Graham)於1950年創立葛培理佈道團,佈道團事工早已火熱興旺,走遍世界185個國家。其兒子葛福臨牧師(Franklin Graham)早於1989年成為佈道家,同年首次參與佈道會主講,並以佈道團佈道家身份,於不同國家舉行福音佈道會,向超過450萬人傳道。2001年繼任為葛培理佈道團會長,2007年年底舉行「香港葛福臨佈道大會(Franklin…

葛培理牧師(二) |對香港基督教影響

葛培理博士(Dr. Billy Graham)是一位曠世國際著名的佈道家,在世界各地舉行不少大型的佈道會。香港雖然是一個人口不多的城市,但所舉行的佈道大會共有5次,第一次是1956年;第二次是1963年;第三次是1975年;第四次是1990年;第五次是1997年。由於1963年那次佈道會葛培理牧師健康違和,致由葛達生博士主講;而1995年是衛星傳播的「天降福音」,因此葛培理牧師親臨香港主持佈道會只有3次。而1990年可以說是他在港主領最後的一次佈道大會,更屬盛況空前。在2005年,他在電視佈道節目宣布退休。…

葛培理牧師(一) |葛培理牧師生平

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基督教牧師之一、美國籍的葛培理(Billy Graham)生於1918年11月7日,於2018年2月21日逝世。葛牧師生於美國北卡羅萊那州夏洛特,為美國基督教福音派佈道家,被按立為美南浸信會牧師,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福音派教會的代表人物之一。葛培理是家中長子,16歲時接觸福音派教義,1939年成為牧師,在世界各地舉行佈道會,曾3次到訪香港。他亦常透過電視及收音機傳道,並創辦福音派報章《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及撰寫過多本著作。他最後一場的佈道會在2005年於紐約市舉行,超過24萬人次出席。…

見証集 – 經歴世情倍感珍惜|王菀之

「我發現世界之大,很多人每天經歷的事情並非我所能想像的,我認為理所當然的,對於很多人而言,卻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奢望⋯⋯其實每個人只要多做一點,便可以帶來改變!」到過印度令王菀之明到,可以生活在安租買的地方,並非必然的事,更覺擁有的需要珍惜。 第一次踏足印度,Ivana印象最深是看到當地的牛滿街走,牠們只有皮包骨,有些睡在泥路旁,連草也沒得吃,走在街上有很多車,因為車多路窄,車的設計只有一邊側鏡,有的車擠滿人,但也有很多人露宿街上,連動物也沒有草吃,可想而知人的情況如何;此外,當地的建築物大多殘舊、破落,在醫院裡,有破爛的床褥睡,已經算是上等的病房。  …

講道集 – 家庭的和諧|父母的責任|張子華牧師

經文:弗六4;箴廿二6 今天的講道著重對父母講,首先要明白一項真理,神如何將權柄賦與。在任何屬靈的組織中,論到權柄的地方,都不是唯我獨尊,暴君式專權的。神賜下權柄,也帶來責任,這是我們首先要明白的。例如聖經說:「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因為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他又是教會全體的救主。教會怎樣順服基督,妻子也要怎樣凡事順服丈夫。」很顯然夫妻之間,由丈夫作頭。但作頭者,並不等於可以任意發號施令;而是領受當盡的責任。換言之,權柄所帶來之責任感,應遠超高高在上之意念。這也是教會負責階層所應具備之正確觀念。 其次講父母對兒女的期望,我國傳統觀念上,養育兒女,大多望將來可藉兒女享福。為人子女者,要記念父母,報答親恩,是理所當然的。但作父母的,若本此動機來養育兒女,則與聖經的原則相背。神給你做父母的責任,就當盡責把他們撫養成人;使他敬神、愛神、能夠自立,為父母的責任才算完成。必須帶有這動機來完成責任,不是為了報酬。但也盼望青年們注意,父母若用正確觀念對待,則兒女也應出乎自然地,盡各樣方法去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如此兩方面平衡,自然減少灰心、失望、種種痛苦。今日訊息,特別注意到兩方面:…

講道集 – 錢!錢!錢! (二)金錢不是人生答案的五個原因|曾金發牧師

1.金錢令人腐敗(五8﹣9) 8﹣9節:「你若在一省之中見窮人受欺壓,並奪去公義公平的事,不要因此詫異;因有一位高過居高位的鑒察,在他們以上還有更高的。況且地的益處歸眾人,就是君王也受田地的供應。」今天你不會見到皇帝去耕田,古代很多官員很腐敗,因為金錢代表權力,而權力令他們腐敗,有一句話說:「你不知道一個人的本性,直到你將權力放在他們心裏;你不知一個人本性如何,直到你將金錢擺在他們的手中。」 今天我們要選擇:是要讓金錢成為我們生命的偶像還是要對神忠心?有一次,我和一位商業領袖聊天:他和我分享有亞洲的一個地方發展一塊很大的地,政府只開一個條件:「你要與金沙集團合作,建立一個大賭場就可以。」這個領袖是一位基督徒,他父親勸告他不要作這件事,他自己裡面也堅持不這樣行,他讓神帶領他生命忠心,而這個忠心令他失去賺10億美金的機會。我見過很多基督徒領袖因為尊重上帝而失去金錢,但他們對神忠心,我的主耶穌比這些金錢更貴重,我們的心不要被金錢分心、摧毀。…

講道集 – 錢!錢!錢! (一)對金錢三種不同的看法|曾金發牧師

今天很高興有我最好的朋友──妻子在這裏,今年是慶祝我們結婚36週年。她是我事奉中最好的夥伴,我們是神學院同學。常有人問我們婚姻美滿的秘訣,師母說:「婚姻中總有一個人作決定,如果在家中有重要決定時,都由牧師決定,因他是家庭的頭」,不過家裏是由師母決定何為重要的事。 很感恩在事奉上有這樣的夥伴,我們有一樣的信心,她對人慷慨,願意奉獻。今天與大家談到「錢」的主題,因為有聖經中最重要的屬靈指引、最多的教導就是教導錢、財富以及如何管理我們的財產。聖經從我們如何看錢,來看我們生命中的偶像,今晚所要分享的是門徒訓練中最重要的事!因為耶穌說:「我們不能事奉兩個主」,我們要作出選擇,去決定,今晚求神給我們智慧,懂得怎樣用神的眼光去看金錢。 1.…

見證集 – 重尋快樂|森美

有森美的地方便有歡樂,但諷刺的是森美有一段很長的時間並不快樂。 入行超過二十年的森美,由做電台DJ,以至當主持、拍電影、拍劇,可謂「瓣瓣掂」。 說話生鬼的他,總是給人開心搞笑的形象,但在鎂光燈背後,原來他卻是一個性格內向、不愛玩樂的人。森美從小便有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甚至是家族遺傳的抑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