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書豪 – 比籃球更重要的7件事 (一)
林書豪的故事早已超越了籃球本身。他的故事,述說了許多比籃球更重要的事。 從這位年輕基督徒身上掙扎、困頓、奮鬥、夢想、成功的故事裡,我們或多或少,都看見了一點的自己。 1.…
林書豪的故事早已超越了籃球本身。他的故事,述說了許多比籃球更重要的事。 從這位年輕基督徒身上掙扎、困頓、奮鬥、夢想、成功的故事裡,我們或多或少,都看見了一點的自己。 1.…
「對不起」這三字,對於不少成年人來說,即使是做錯事,也是難以啟齒的說話。大人有犯錯的時候,孩子亦同樣有做錯事的時候。當孩子做錯事時,昔日不少家長會以體罰方式來懲罰他們,這些不說道理的體罰,只會令孩子無論是身體或心靈都會受傷害,甚至對他/她造成童年陰影,影響成長。 即使孩子做錯事,家長也應以正面方式面對及處理,讓他們明白犯了錯誤時,應如何面對及修正。若孩子犯錯,許多時不止是孩子會情緒激動,大人其實也會的,我們首先自己要冷靜下來,建議讓孩子在「積極暫停區」冷靜一下。「積極暫停區」與「Naughty corner」是剛好相反的原理,稍後再跟大家分享。…
夫婦情緒,決定孩子命運 情緒猶如一個循環系統,無論健康正面或負面的情緒,同樣會影響家中眾人,甚至可以影響兒女的一生。正所謂「三歲定八十」,孩子的心理和行為特質,與其幼年的經歷有極大關係。 互為影響的情緒…
聖經中的箴言言簡意賅地忠告我們,教養不只是個責任,更要教得「對」,使其不偏差地行走正路。這三個法則是: 1.知識、智慧都從敬畏神而來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9:10〉…
1972年12月8日,德蘭修女乘飛機到達挪威的奧斯陸領取「諾貝爾和平獎」。 那天,她仍舊穿着白色的粗布紗麗,外面加了一件棉質外套,腳上仍然穿着一雙半舊涼鞋。 聽到和平獎評委會會長薩涅斯先生說到宴會,德蘭立刻問「宴會?什麼宴會?」薩涅斯先生回答:「是頒獎典禮宴會,就在10號晚上。」…
1952年10月的一天,德蘭修女在巴特那的醫院照顧一位卧病已久的比利時婦人,這位婦人覺得自己被修女照顧,卻不能給予什麼回報,內心非常愧疚。 德蘭看出婦人的心思,突然得到一個奇妙的啟示,那就是讓這些在病苦中受難的人成為她的精神會員。 她對那個婦人說道:「你在病痛中所能做的,比我為窮人做的更有價值,你可以將你的痛苦為修女們和我奉獻出來。」…
美國記者哈普一直不能理解德蘭那麼辛苦救助窮人的做法,他認為是社會病態導致了窮人。 當他第二次去看望德蘭的時候,德蘭把他帶到一個重病的老人跟前,請他給老人餵飯。 哈普心裏覺得照顧一個陌生的病人,太困難了,猶豫了一下,他還是硬着頭皮接過飯碗。…
有一回,一個小偷潛入修會,偷走了4萬盧比,修女們深感不安,有個修女還哭了。德蘭卻說:「幸好偷走的是錢,如果偷走的是人,那就更不得了啦。不過我不相信這種危險有可能,因為你們還沒那麼漂亮。」 哭泣的修女聽了這話,立刻破涕為笑。 當德蘭偶爾與修女們一起去郊外野餐時,她高興得像個孩子,不僅和年輕的修女賽跑,還引吭高歌。…
與印度,非洲等地相比,北美、歐洲、澳洲等地的國家物質條件要發達多了,但這裏的人們生活在另一種貧窮里。 有一回在紐約,修女們去探訪一戶人家時,發現住在裏面的婦人已經死去多日,而左鄰右舍連她的姓名都不知曉。 還有一天,德蘭走在倫敦一條繁華的大街上,很偶然地,她瞥見一個年邁的老人正在街旁垂頭獨坐。…
1971年,仁愛傳教會入住美國紐約。 修女們在黑惡勢力無孔不入的街區設立日間照顧所,收留精神病患者,幫助那些貧窮、患病以及擔心受怕的人們,並前往監獄探視那些被家人放棄的重刑犯。 有一天,安德瑞雅修女走在紐約布朗克斯街上發現一個雙腿生瘡的人,於是打電話叫救護車。…
從1928年到1960年,整整32年時間裏德蘭從未離開過印度。 1960年之後,德蘭開始將慈善救濟事業向印度之外拓展。 這個時候她不得不經常乘坐飛機,但飛機票對她來說太昂貴了。…
德蘭修女強烈反對墮胎,並多次公開演講提醒人們,每一次墮胎,都意味着雙重的死亡,既殺死一個孩子,也殺死了自己的良心。 他在諾貝爾和平獎的領獎台上說:「如果一個母親可以謀殺自己腹內的親生骨肉,還有什麼罪比這個可怕呢?」 為此,她總是一遍遍地告訴準備墮胎的婦女和醫師:「要是你們不想要的話,不要殺死他,請把他給我吧,讓我來照顧他。」…
一天傍晚,在加爾各答的街上,一個乞丐走來過對德蘭說:「修女,每個人都奉獻給你,我也想奉獻給你,今天一整天我只討到29分錢,但我想把這些錢都給你。」 德蘭當時想:「如果我收下的話,他今晚就一定會餓肚子。如果我不收呢,又一定會傷害他。」 於是德蘭伸出雙手歡喜地收下那29分錢,這時,德蘭看到,乞丐笑了,而且笑得那麼滿足,那麼燦爛。…
有一回,德蘭走進一家大藥房,希望老闆能夠捐獻一些藥品,但老闆說:「很抱歉,如果你不付錢,我就不能給你藥。」 德蘭只好走了。 想到一般人印度人對受苦者的看法,往往認為是他們自己作孽的結果,是罪有應得的,德蘭就在心裏默默地祈禱,既為那些受苦的人,也為那些如此看待受苦的人,為他們祈求上帝的憐憫和恩典。…
德蘭修女把臨終關懷院遷到了卡里神廟旁邊,不久,一些激進的印度教徒召集了許多民眾到神廟前示威抗議,人數最多的一次有一千多人。 儘管他們看到德蘭和修女們從沒有試圖改變任何人的信仰,而且絕對地尊重別人的信仰。 他們看到過德蘭為臨終的印度教徒取用恆河水洗禮,為彌留的佛教徒誦經,為垂危的基督徒舉行敷油禮,為不久於人世的回教徒讀《古蘭經》。…
1950年10月7日,在德蘭修女領導下,由來自世界各地的女孩們所組成的貧民區基督仁愛傳教會在加爾各答成立了。 這所傳教會的成立來之不易,因為自從1850年以來,梵蒂岡就再沒有批准過新的修會成立。 剛開始,德蘭創辦的仁愛傳教修女會只有幾個修女,很快發展到十幾個,二十幾個,直到越來越多。…
有一天,德蘭修女在街上發現4個無家可歸的人,其中有一個女人看起來非常不妙,她就對跟隨她的修女說:「你們去看護那3個人,這個由我來照顧吧。」 藥物對這個可憐的人已經沒有用了,德蘭修女只有用全部的愛心努力去撫慰她。 德蘭握着她的手,撫摸他的頭髮和臉,這時,這個可憐的女人竟然笑了,而且笑的非常美麗,非常安詳,最後緊緊拉着德蘭的手,充滿感激地說了聲「謝謝你」,就閉上眼睛死去了。…
德蘭修女來到加爾各答最糟糕的貧民窟摩提吉,她在探訪了幾個家庭對這裏的人說:「你們好,我叫德蘭,是天主教的一個修女,我跟你們一樣窮,但我可以教你們的小孩讀書,要改變命運就要讀書,希望你們幫助我。」 但沒有一個人回答德蘭,這個白人女性讓他們感到好奇,更感到疑惑,甚至懷疑敵意。 勸說無果,疲憊的德蘭來到一棵梅樹下,這是一棵非常茂盛的梅樹。…
1925年,德蘭15歲了。 這一年,她參加了教堂的一個青年研討會,這個小組名叫聖母會。 聖母會的活動很多,其中經常舉行的一項活動,就是閱讀傳教士從孟加拉、印度等地寄回的信函。…